他可能是全世界最会组装的艺术家
现实版俄罗斯方块艺术家
旧物新生专家,
人形切割机,强迫症福音
Michael Johansson常常被人称为现实版俄罗斯方块艺术家,或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
Cube, 2013
1975年出生于瑞典的一座小镇,Johansson也常常被人问自己,仿佛收纳强迫症一般的作品,是否得到了北欧基因加成。毕业于挪威的Trondheim艺术学院后,Johansson很快便开始了他作为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并同时在瑞典的Malmö艺术学院进修。自从2000年他开始创作后,他的作品先是在欧洲各地展出,乃至全球各地,很快成为了各个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KUBIKK, 2015
时钟,书籍,行李箱,旧电视机,集装箱,甚至汽车,从小到大的种种日常可见的物品,都是Johansson的创作材料。其中对于日常用品的解构与重组,与其对色彩和空间的运用,令他成为了目前相当受到国际关注的雕塑装置艺术家。Johansson在旧货市场与各式各样的,饱含着记忆和历史的物件们相遇,凭着缘分,将它们组装成一个个崭新的方形个体。这种充满了巧合性的创作方式正是让他和其他艺术家区分开来的最大特质。
Recollecting Koganecho, 2012
致力于
“把物品功能剥离,
将物件清零”的艺术家
从孩童时期开始,Johansson便痴迷于组装模型。这种对组装大大小小的元件的兴趣一直维持到了现在,并且成为了他对于艺术创作的灵感。例如只用工业包装以及运输材料所构成的独立大型作品,或是用两个干衣架所拼接成作为框架,以及日常家用物件作为内脏所完成的中小型装置,在这些方形当中,似乎发生着每个作品特有的对话。
Grid. 2015
今天,我们试着去解读Michael Johansson和他的创作心路,去理解他和这些日常物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
“日常物件是自带
所蕴含编排的逻辑规则的”
N:你觉得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为一个艺术家,你又会如何形容你自己?
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专注的人,一旦我开始关注于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会将全部的精力投入于其并且致力于让结果以最理想的方式呈现。这不仅仅是针对我的个人生活,我的工作也是如此。话又说回来了,我经常被人问我家是否和我的作品一样整齐,不好意思并非如此。连我的工作室都没有办法做到那个程度。不过我确实更倾向于秩序的执行,虽然大部分时间我并没有办法以这种理想的方式生活。
Logging, 2014
N:你是什么时候决定你想要将方形作为你的作品的形态呢?是什么原因呢?
我最初开始用日常物品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的时候,我所追求的是自然而然所产生的空间限制,从而以此为基础去创作我的雕塑与装置作品。从椅子所包含所占领的空间,到两堵墙之间的空档,都可以作为创作的基础。过去我通常寻找的都是包含直角的空间,不只是因为从技术层面上来讲这样的空间可操作性更强,也是因为空间本身能够赋予作品我所追求的,严密周全的特质。当这些已经存在的空间缝隙在我的作品中被利用起来的时候,作品的轮廓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Tetris - ZK/U, 2013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当我在创作空间上更独立的作品时,我必须给它设下符合创作逻辑的,在空间上独立的限制。但我还是想要保证同样的抽象表达的同时,创造一个近乎苛刻的概念框架。我希望作品轮廓的形状越中立越好,不会太过的引人瞩目。方形似乎满足了每一个条件。
Fade in Fade out, 2013
N:你通常完成一个作品所需的时间是多久呢?一般是同一时间只专注于一个作品,还是同时开展几个作品的工作?
完成一件新作品所需的时间每个项目都十分不同。当然一件大型作品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计划并收集必要的物品,但实际搭建完成的过程也可能很短。大部分情况下我都会尽量充分利用我手头的时间去打磨雕琢我的作品。
Concrete Cube, 2013
比如我在展览馆布置依场所本身所定制的作品的时候,可用的时间完全取决于上一个展览的撤展工作以及下一个展览开放的时间。其他实际操作时的细节固然也会对可用的创作时间造成影响,例如我个人的时间安排。
虽然我工作的重心主要还是放在迎接下一个项目上,但我通常都会在同一时间开展相当多的项目工作。从计划过程和草图绘制,包括收集物品并搭建这些结构,直到记录与工作汇报。这些东西就是个无限循环的过程。
The Move Overseas, 2012
不过我确实感觉当我远离我所生活的地方,到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去创作新的作品时,我更能够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因为我现在很大一部分的工作都是由电脑完成的,在创作一件现实作品时,有时候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个作品的工作会更容易。
N:从你的作品中,我们感觉仿佛有一个隐形的边界界定了你的作品的形态。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呢?你和“边界”的这个概念的关系是什么?你是何时意识到自己与其的联系呢?
是的,我懂你的意思,而且我也觉得对我来说规则的存在,或者说是边界,对于我的创作是十分重要的。我开始创作的这些年来这些逻辑规则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你可以说这也确实让我的创作过程变得对我来说越来越乏味。
Horror Vacui - AIT, 2011
或许这确实让我的工作方式比起没有逻辑规则来的更加的一丝不苟,虽说我创作的最终成果之间有很明显的相似之处,但其中过程导向最终结果的缘故却是一直在变化的。举个例子,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一直在寻找我的创作过程中的重复点,隐藏的形成某种闭合循环的规律性,这深刻地影响并改变了我搭建作品结构的整个方式。
有时候我也会想,或许我只有在边界或限制存在的情况下,将它们作为创作的起始点,才能完成创作。如果我从一片空白中去创作的话,在没有任何指示或引子的情况下,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开始。
TTetris - Landskrona Museum, 2011
然而,日常物件是自带所蕴含编排的逻辑规则的。其形状,颜色,空间大小,记忆,功能,等等数不尽的不同因素都是我创作时前进的指引,或是警示。我相信这些边界就是我创作时的指南,当这些因素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奇迹就会发生。
bender 2016
“我绝对不改变
物品本身的颜色”
N:你是怎么挑选你的作品所需的物件的?物件本身的功能是否在你的作品中保留它的存在感?
为新作品挑选组成物件是一个很复杂,涉及众多因素的过程。对我来说,在每件作品中的物件之间不同意识层面的联系十分重要,这种联系使得物件之间的统一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不仅物体色彩运用和性质上产生了叠加的效应,更是延伸出诗意的交流。就像收集着这些物品的记忆一样,这些物件最终拼接成某种集体辨识,一种特质。
Ghost V, 2011
同时,我对日常物件感兴趣的原因也包括它们对于观众来说是熟悉的,是他们过去曾经与之相关联的。这和这些物件本身的功能是息息相关的。但比起在我的作品中去保留这些功能,我对剥离这些功能更感兴趣,将物件清零。这样一来,物件本身的认知是保留的,但其过去的功能却被色彩和形状的概念所替代,融合成了某种新的东西,更加复杂难以言传的东西。
N:以我们所知,你在有的系列作品中尝试的色彩运用会更加统一,有的系列作品却采用了更多样的色彩。你是如何处理你的作品中的色彩运用的?是什么让你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从我最开始在我的作品中运用日常物件的时候,我让自己时刻保持警觉不松懈的方法之一,便是我绝对不改变物品本身的颜色。最初这是来源于我对于生活新的挑战的需求,但之后这便很自然地成了我的工作实践中拓展积累的方式。但回顾我早期的作品,很多物件严格来说也并不符合统一的色彩范围,其中色彩的选择,以及色彩在作品中的呈现,都是对作品本身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Rubiks Kurve, 2010
人们常常和我说我创作的方式像是一个画家,特别是在颜色和结构的搭配组合上;找到一种平衡,或者是张力,是十分重要的。确实过程中也包括许多试验和错误,但大部分时候不去尝试是不会知道结果的。没有比当你找一件完美搭配的物件,但却当即发现因为颜色不搭而必须将它从结构中移除更难过的事了。
N:我们相信大家都对目前公众健康的情况有所了解,此次疫情对画廊和艺术组织的挑战十分巨大。因此,艺术的展示方式以及公众如何体验艺术的方式都产生了许多剧烈的变化。例如,最近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就因疫情而取消,并且决定将超过两千个艺术品的展出方式改为线上展出。作为一个将三维物件作为媒介的艺术家,这会对你和你的作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你会考虑创作虚拟作品而不是实物作品吗?
在我职业生涯的初期,网页展示是我的作品宣传的主要渠道。通过线上杂志和博客,关于我的创作的信息,得以传播至世界上我自己都没有踏足过的各个地方。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数字化呈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具。
当然现实生活中雕塑或是装置艺术的体验,和平面图像上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当我在回顾我过去的作品时我常常想到这点,我一直以来回顾的,只是我的作品的图像或影像二维记录而已。如果你习惯了仅仅从几张图像中去感受三维的艺术作品的话,你会错失许多细节。不过话说回来,通过图像去体验绘画作品也是这样的。
Mind the Gap, 2010
然而,还有许多方式可以在画廊或展览馆以外的地方,将艺术展示给观众去体验。很多年来我的实践工作都是在公共场所开展的。有时是临时的装置展出,但大部分时候都是官方的正式委托。说实话,能够在出人意料的地点创作艺术并展示给大众特别令人激动。这种未经允许的相遇会令人感到惊讶,当然更或许会刺激到你。如此便可以邀请平常并不对现代艺术特别感兴趣的观众,参与到关于艺术体验的定义的讨论中来。
Self Contained, 2010
作为生活在这个按了加速键的时代的普通人,我们也可以借助 Michael Johansson 的作品,对人类,环境,与物件的关系开启一次反思:当我们不再单纯地将它们归类为旧物、新物,或只是一堆价格和功能标签,而是考虑它们本身的特质,真正地去了解它们、感受它们,我们或许可以获得新的趣味和价值,同时,也重新恢复对物质世界的认知。
🕙✉️🕙
来聊
不正儿八经用物品,
你都有过哪些“反功能”的操作?
撰文 / 李尔
编辑 / 無狸
NOWNESS
观看更多“环保”短片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请联系
wusiyue@modernmedia.com.cn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